李的世界蓝图谁能看懂汉能在下什么棋?

在他心目中,做光伏的竞争对手都在做“小光伏”,汉能在做“大光伏”。李的世界蓝图,因为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留下了很多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世界那么大,我已经出去看了。”

从黑龙江双鸭山到海南海口,从浙江长兴到青海海南,李行走大江南北,指点江山。他的电影世界比国内任何一家光伏公司的布局都要宏大得多,规模空前。

在他心目中,做光伏的竞争对手都在做“小光伏”,汉能在做“大光伏”。李的世界蓝图,因为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留下了很多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为什么布局分散?

中下游几大国内光伏企业都没有汉能打下的大。天合光能的生产基地(TSL。NYSE)在常州的成分集中在常州和湖北仙桃。阿特斯太阳能(CSIQ。NSDQ)主要在苏州和常熟生产电池和组件。英利新能源除了在海南的多晶硅业务外,一直以河北保定为基地。其他公司如中电光伏、中利科技、海润光伏等也在华东地区设厂,各有侧重城市。

汉能的生产基地在哪里?答案是:全国各地。汉能所做的是一个庞大的布局,包括海口、河源等华南城市,以及成都、青海等西部地区。长兴、常州、南京、禹城,甚至远在黑龙江的双鸭山也在列。

很多人猜测,汉能打下这么多基地,不像是拿地或者转化为地产,因为看起来大部分用于建厂的土地都不能用作商业用地。

而且对于光伏厂商来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处。从目前光伏行业的格局来看,晶体硅光伏企业如果更大、更集中,一定更有竞争力。

真正的产能是多少?

除了在生产基地上下功夫,汉能官网还宣称,四川、广东、海南、浙江的几个生产R&D基地的总产能已经达到3 GW。

而且汉能正在全球开发电站资源,已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及欧洲多国签署约10G薄膜电站建设协议,成为涵盖产业整合上中下游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电站建设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

但汉能多个基地的总产能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产能。此外,南京、青海等汉能工厂也没有电池产量。

2012年底,汉能宣布,作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和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总投资约270亿元。但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包括上述地区在内的多个生产基地实际总投资尚未达到270亿元的数字。

汉能真正的财力?

与光伏圈的人不同,外界一直觉得汉能是一家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的公司。

2012年还不为外界所知的李,在2013年突然出山,进入某富豪榜第83位。此后,李呈现出“光伏云”的推广态势:2014和2015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一,今年已将马云甩在身后。

在福布斯富豪榜中,李也以2013崭露头角,连续三年保持前五。

然而,现实是,汉能的许多薄膜电池制造商似乎并没有强烈感受到拥有一个“富爸爸”的好处。部分地区光伏电池生产项目进展缓慢,部分项目还依靠投资所在地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借钱”开工。

李的速度和激情,似乎根本没有感染银行业,也不是国内各大银行都对汉能这么出名的企业“网开一面”。

地方政府态度?

很多地方政府对刚到李的都有很好的印象。

低成本、无污染的生产工艺将取代晶体硅电池路线,最终将主导太阳能光伏领域——这是李从2009年开始在多个场合提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好处,李甚至专门编了一句顺口溜:“太阳能,量无限,面无垠,照不尽时,无偏盖,无价不染。”

他曾在2012出版的《中国领先:中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预测,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潜在直接规模约为10万亿元,相当于中国汽车产业的3-5倍,间接拉动经济增长规模30万亿元。

他对光伏的热情感动了很多省级政府。有的地方甚至帮他们找银行,有的甚至拿出自己的平台公司给汉能提供最大的帮助。

然而,经过几年的合作,汉能与一些地方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对汉能持怀疑态度,有人不理解李的所作所为。

虽然不耐烦,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和汉能保持了相应的联系。但也有人因为看不懂汉能在做什么,开始有了别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