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物流管理现状

云南白药是典型的国有医药集团企业,既有生产部门,也有销售部门。既有独立核算单位,也有从属核算单位。目前全资及控股参股企业十余家,总资产8亿多元,净资产4亿多元,年销售额8亿多元。是云南省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背景分析云南白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遇到了非常突出的管理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在采购管理上,盲目采购导致物资和流动资金积压,浪费严重;供应商管理混乱,往往是“一廷一臣”。供应商随着供应部经理的变动而变动,供应商的资质无法保证;仓库管理存在严重的物料积压,有些物料买回后可能10年都用不上。在手工操作模式下,无法统计库存材料的使用效率。有些材料因吸湿、风干、挥发自然报损;在销售中,市场预测不准确,经常变化,不仅不能指导生产,而且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各地区货物走私现象非常严重,公司无法有效控制;车间物流不畅,车间有大量半成品和原材料,但很难从企业的账目中找到这些资产。物流解决方案针对这些现象,云南白药聘请了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采用了PM3(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系统。通过管理咨询、标准化实施和维护,做出了量身定制的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使核心部门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知识流并行处理,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具体做法是:整合物流中心,先将各物流中心的业务按区域、商品类型、客户类型进行划分,由分公司分别投资成立物流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商品采购、各物流中心的商品调配、仓储运输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等。各物流中心的商品采购原则上由物流管理处统一采购,但个别特殊品种可由各物流中心单独采购。各物流中心单独进行商品成本核算,分公司之间的调拨仍按现行的购销形式结算。在此基础上,时机成熟时,集团公司将进行业务流程管理再造(BPR)。将所有物流中心合并成一个大型物流中心。物流中心进行独立核算,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各分公司与物流中心进行内部结算。每个分公司只是一个销售业务和管理部门,也分别进行独立核算。高效快捷的连锁配送流程系统管理建立快速的物流响应系统,通过精准高效的货物调拨、贷款分配、运输系统,达到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轻奖金压力的目的;它提供了库存下限和货物被请求的报警功能。发货对象和调配中心可以根据库存情况自动生成借款申请,无需人工干预,快速准确。支持配送中心通过图像管理配送对象的库存,并主动补货。配送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其中所有商店的库存都可以通过图像管理。配送中心包含所有门店的所有库存,可以单独查询。高效、科学、快捷的仓储运输物流管理假设发货流程为:允许配送→拣货→发货。提货是根据指令将货物从仓库移动到配送区域的过程,发货是将货物交给客户或运输部门的过程。在配送过程中,电脑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自动协调生成拣货单,加快了货物的周转。这些对外的商业运作。PM3系统中有明确的操作提示,提高了库管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有效降低误发误录的可能性,为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提供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新的物流方案显示出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量化的实施效果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云南白药销售收入增加65,438+04%,存货减少65,438+05%,企业资金占用率降低。延期交货减少30%,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誉;企业采购提前期缩短2周,节约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降低10%,有效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利润和市场竞争力。非量化(1)的实施效果加强了企业生产的计划性。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基本消除了人工生产计划模式下生产调度的随意性,制造中心根据集团内部的订单安排生产任务单,车间根据任务单进行生产,使公司的生产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2)提高企业采购的针对性,减少原材料库存。使用ERP系统物料需求计划采用安然采购部的采购行为,使公司的采购与生产物料需求严格挂钩,从而有效降低原材料库存。(3)提供严格的材料消耗管理手段,有效降低车间材料消耗。通过按料率限额领料、每批生产每日关料、严格成本考核等手段,杜绝车间超领料、内部压料或藏料行为,降低车间物料消耗。(4)通过采用PM/BMS(企业业务管理系统),基于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了单项核算,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单项成本和毛利,便于统计公司的销售业绩。(5)消除信息孤岛。利用远程通信网络PM/DB Copy(数据库远程复制系统),清除企业内存在的信息孤岛,加强内部协作,实现业务数据的相互传输,监督管理深入实时。这个系统包含了标准化的思想。利用管理插件技术和原子化任务技术,将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抽象成一系列原始任务,然后在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独立单元”的概念。一方面适应管理集团内多级独立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另一方面支持客户系统的动态重构,既适应不同客户的管理需求和同一客户的业务重组,也适应未来管理、业务改革和组织结构不断调整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是医药企业物流管理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本案例已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评选为“2002年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