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如何做盈利模式?

目前,整个保险行业都在积极适应新形势,加快运用新技术,大胆探索新模式。发展的关键是“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今天的互联网保险模式,让我们真正面对用户。互联网保险公司必须把客户体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把客户体验放在决定性的位置。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有力推动了互联网保险在产品、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快速创新。一些保险公司甚至推出了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的Tker智能机器人,实现快速投保和理赔,同时利用OCR图像识别技术缩短客户的理赔周期。企业级区块链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成功搭建积分管理平台,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积分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然后,在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保险的新模式不断涌现。身处风口,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核保,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的互联网保险营销新模式。在自己的平台上,可以对用户的行为轨迹、产品偏好和倾向进行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并将线索反馈给专属的保险顾问和后台的“推荐引擎”。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在获得更高品质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合适的保险产品推荐;所以“千人千面”的营销模式大大提高了它的转化率。可见,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用户和企业的双赢。

Insurtech带来了技术颠覆和更多的应用前景,它解决了“渠道”和“效率”两大难题。这使得互联网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更加灵活、多元、全面、开放。技术驱动的互联网保险生态圈,将打造更具创新性的保险服务价值链,彻底改变保险服务体验,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和积累,发展成为基于海量用户数据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在技术的驱动下,互联网保险不仅可以利用跨界竞争合作策略建立竞争优势,还可以利用技术应用深化保险领域,通过产品优势降低渠道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使整个保险行业的商业模式迈上新台阶。

结合众多保险学者和专业人士的观点和探索,结合互联网+在其他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运作,真正的互联网保险是以保险回归保障功能为前提的,互联网技术也对保险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那么,这样一个由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驱动的保险行业,能为物流货运领域提供哪些便利?

在产品研发和销售上会带来哪些新的趋势?

1,产品开发。相对而言,目前保险产品研发的信息来源有限,保险公司设计的产品与保险消费者的风险状况脱节;互联网保险通过互联网技术收集的风险数据更多,分析风险数据的能力更强,保险公司设计的产品也更符合保险消费者的风险状况。以车险产品为例,目前的车险费率因素侧重于随车因素,主要考虑车价、车龄和车辆的“零整比”系数,完全忽略了随人用的原则;在未来的互联网保险业务中,决定车险价格的费率因素将逐步扩大跟随人和使用的因素,逐步缩小跟随车的因素。

2.产品销售。相对而言,目前的保险销售是由于产品的先天缺陷,保险产品的价格与风险情况脱节。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价格竞争。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由于保险产品设计与特定保险消费者风向重合度的提高,对于同类型风险标的、同保额,保费价格差别很大,营销竞争的主要手段向服务转变。以车险管理为例。在现行车险管理规则中,对于同类风险标的物、相同保险金额,风险状况最小的优质客户享受40%的优惠,风险状况最高的客户承担2.3倍的浮动费率,差额区间小于3倍。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车险价格费率因素考虑了驾驶员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情况、投保车辆的年行驶里程、续驶里程等因素。不同风险状况的车险消费者车险价格差别很大,价格竞争居于次要地位,突出服务竞争。

车险理赔和风险防范会带来哪些新趋势?

1,车险理赔。相对而言,在目前的保险业务中,保险消费者需要提供一系列材料,如保险单、事故责任证明、诊断证明、医疗费用、死亡证明等。,进行索赔时;在互联网保险条件下,由于社会各界数据共享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全、方式更简单,保险消费者出险后理赔需要提供的信息更少、程序更简单。

2.风险防范。相对而言,在目前的保险业务中,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后,很少或根本没有控制风险的措施。在互联网保险技术条件下,保险公司完成核保后,可以用技术手段实时控制风险标的物。以车险管理为例,2016年我国车险管理行业综合费用率为41%,赔付率为58%。部分省份的车险市场,甚至综合费用率和综合赔付率倒挂。从车险综合费用率数据来看,一方面反映了车险市场经营的激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重承保轻风控的倾向。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综合运用监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建立的监控平台,以及司机和特殊利益相关者的智能手机终端,可以实时监控风险状况。

传统保险在产品销售上一直存在一些弊端。未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应用,保险业务和服务可以在移动端直接接入,APP将成为连接用户的重要阵地,即一个APP应用可以满足用户的保险服务需求。同时,聚焦保险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管理理念,服务实体经济“由虚入实”,将成为打造互联网保险产业链、深入各行业的重要基础。

延伸阅读:如何买保险,哪个好,教你如何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