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集团破产,众泰的救命稻草没了,我的豪车梦碎了?

享有“坑太极”美誉的众泰汽车,真的是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要么是欠薪,要么是停产、亏损、破产。虽然众泰一再否认不“严重”,但最新消息显示,众泰似乎已经进入破产倒计时!

近日,众泰披露母公司铁牛集团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已经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缺乏挽救的可能。法院裁定终止铁牛集团重整程序,宣告破产。不过,众泰也在公告中表示,众泰汽车与铁牛集团在资产、业务、财务方面保持独立,公司目前业务处于暂停状态,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理论上,母公司破产清算并不意味着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也必须破产,但众泰有多少机会活下来?

母公司破产,业绩补偿难以兑现。

官网显示,成立于1992的铁牛集团旗下有安徽同丰电子和众泰汽车两家上市公司。据悉,众泰的重组上市由铁牛集团主导,众泰和金马股份都属于铁牛集团。2016年,铁牛集团借用金马股份,以116亿元的对价收购众泰汽车100%股权,溢价率428.52%,使众泰汽车取得成功。

当时,为了赢得投资人的青睐,铁牛集团与众泰签订了对赌协议。如果众泰2016-2019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低于12100万元、14106.68元。最终众泰没有完成上述业绩。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铁牛集团应补偿众泰约4.68亿股,但至今未履行。

赔偿之所以不能到位,是因为铁牛集团负债累累。2019年,铁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619万元,同比下降70%;净亏损高达654.38+024.76亿元,归母净亏损高达59.83亿元。截至今年2月23日65438,铁牛集团名下风险提示多达255条,其中司法案件166条,董事长英任剑7次被法院限制消费过多。现在铁牛集团已经被法院裁定破产,众泰的业绩补偿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当年的“走捷径”注定了众泰的今天。

拥有500亿资产和两家上市公司的铁牛集团深陷债务危机,与众泰经营状况不佳密切相关。曾几何时,众泰是如此的辉煌,无论是酷似奥迪Q5的T600车型,还是外观与保时捷Macan高度相似的众泰SR9,都让众泰的销量突飞猛进。2015年,众泰销量只有22万辆。2016和2017连续两年销量超过30万辆。但众泰的销量和口碑也在2017之后急转直下,甚至汉腾、马骏、汉龙等新品牌的衍生也无济于事。

比销售更糟糕的是利润。众泰2019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29.86亿元,同比暴跌?79.78%,净亏损111.9亿元,同比下降1498.98%。单年巨亏100亿元,在中国汽车史上“史无前例”。要知道吉利去年的净利润才81.9亿,国内品牌销量最高的车企赚的钱还不够众泰输。

众泰今天的“没落”是当年“走捷径”造成的。汽车行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各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的资金相当巨大,而众泰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却非常少。当技术研发跟不上时,“苦果”就得自己尝。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对众泰汽车的质量不满意。另一方面,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线中国品牌开始大幅降价应对危机,众泰“低质低价”的生存策略受阻。

从目前情况来看,众泰依然没有国六车型在售,新车多次计划跳票,还遭遇员工讨薪、经销商维权索要欠款、债权人起诉等诸多困扰;同时,由于654.38+0.68亿元披露不清,众泰被作出“退市风险警示”处理,股票简称由“众泰汽车”变更为“*ST众泰”。内外交困的众泰,买车只能祝它好运,好好珍惜。

总的来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缺乏先进技术、没有产品口碑的汽车企业难以为继。在购车者看来,如果像众泰这样豪车包造假的车企“悄然离开”,也算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贡献”,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发生,给了中国更好的希望。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