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和材料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哪个更好更有优势?
从1990起步的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试点、整顿、规范发展、快速扩张等阶段,如今迎来了第20个年头。
有了它,才是期货行业的人才发芽成长,这种人才体系与资本市场的其他体系有着显著的区别。其主体是一个“家族”树状网络,期货公司高管、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库”等众多关联公司在期货行业关键节点形成繁茂的枝叶,它们的交汇根植于北京工商大学(以下简称“北京工商大学”)的沃土。
著名经济学家童万生和他的弟子常清、胡在北京工商大学共同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期货人才培养基地,主导了中国本土的衍生品人才培养格局。北京工商大学输送的人才和科研成为推动期货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不断发展的期货行业也为北京工商大学的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和成长的平台,校友会带回资源和问题。这样的良性循环让这个圈子保持新鲜和热度。
衍生力
中国期货行业最大的私人聚会往往与北京工商大学有关。
每年两次百人以上的聚会,从期货公司高管到央企衍生品专家、交易所监管机构智库、期货界大腕,但团结这些人的只有一点:他们都曾在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当过“学徒”。
胡德安·于越是这些聚会的召集人。“6月份聚过一次,来了80多人。教师节那天有40多人聚会。每年至少有两次几百人的聚会。”胡对说:
北京是校友最频繁的聚集地,浸淫期货行业的校友见面更频繁。“每个月都有聚会,大的几百人,小的二三十人。大家回到学校都会遇到老师同学,联系紧密。它是一个圆。”该研究所副教授高杨说。
在胡的概念里,同学是一个外围不断扩大的移动团队,频繁的聚会让这个移动团队纵向链接。“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黄辉是所有学生都认识的人。虽然他不一定认识其他人,但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哥哥。黄辉经常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来和学弟学妹们讨论。”
刚刚当选为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的黄辉是北京工商大学期货市场方向的第一批毕业生。如今,他的弟弟妹妹们也成为了各大期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如期货副总经理余、宏源期货总经理丛小虎、景逸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邱汉义、南华期货公司营业部总经理池等...
胡介绍,学院几乎所有毕业生都驻扎在京沪深等金融中心。学生也因为学校在行业内的人脉资源,进入大型期货公司、央企、外企的期货部门,以及交易所、期货行业协会等机构。
"许多80后学生已经成为销售部门的总经理."胡对说:
由于学院在教学上强调“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并设立了期货实验室,让学生熟悉期货交易等实用内容,很多学生把投资作为自己的志向。
“学生们似乎对投资非常热情,喜欢可以进行期货交易的地方。”胡介绍,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流向是进入央企做衍生品交易。
AVIC、中粮、中纺、五矿的校友...研究所驻扎在重要的地方,每天操作数十亿资金进出国外衍生品市场,设计对冲方案。张著,93岁,中粮集团佳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裴勇,01,中纺集团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随便列举了十多个在央企从事衍生品交易的同学。
此外,证监会期货部相关领导将研究所称为监管部门的“智库”。这个“智库”的议题对中国期货市场上层建筑的布局和规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期协每年给我们两个以上的课题,证监会期货部的很多研究和教材也交给研究所。”胡对说:
“博士后流动站”
校友圈子聚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校友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解决。我国期货市场仍处于“青少年”摸索阶段,发展迅速,但也经常出现一些新问题。研究所的校友基本与中国期货市场同步成长,所以经常带着新话题来聚会。
23岁毕业后,校友徐鑫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所工作。24岁开始独立承担项目。因为年纪小,没有助手,徐新经常带着项目回母校找“群众的智慧”。在圈内的共同努力下,他的项目得到了多方的肯定。
这种模式逐渐固定下来。校友们戏称,研究所有个“博士后流动站”,三五成群的聚会就是这个非官方“流动站”的载体。
在外做投资和管理的校友,经常应胡的邀请返校讲学。“一般都是安排在晚上,但是来听的人很多,因为都是最贴近市场和行业的信息。”
在央企和外企做衍生品交易的校友带来了很多计量经济学的课题,很多同学对建模、程序化交易、结构化产品都有很大的兴趣。
“学生开始向国外做衍生品交易的高级人才方向发展。这个特征越来越明显,队伍越来越大。”胡对说:校友郑强在中谷等机构从事对外投资多年,后来出了一本叫《交易芝加哥》的书,卖得很好。
追根溯源
北方工商圈之所以能成为期货行业的中流砥柱,与学校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其中,这个衍生家族的掌门人童万生就不能不提了。
“国内最重要的两个衍生品人才基地是北京工商大学和农业大学,两个基地的领导都是童万生老师的弟子。”某大型期货公司高管表示。
常青是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的主任和学术带头人。
了解童万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对时代脉搏的把握非常准确。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体系开始失灵。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引起了在北京商学院学习“价格科学”的童万生的注意。她转舵驶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1990 10中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诞生了。从此,中国拥有了衍生品,向现代金融市场迈进了一大步。也是在这个时候,童万生刚刚接收了第一批研究期货市场的学生,包括常清、胡、等...
童万生的一部分学生留下来继续从事期货市场的理论研究,其中常青、胡、童万生三人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期货人才培养基地。另一部分走出去,成为第一批有期货市场专业背景的实业家。
对于期货这一创新学科,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师资问题:首先与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的金融、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合作,将期货研究放到更大的蓝图中;二是开圈。90年代,杜燕和陶?武硕、高铁生、何强、任兴洲、廖英敏等知名学者几乎每年都来北京工商大学指导研究生答辩工作,大部分被聘为期货专业兼职教授;来自证监会期货部、中国期货业协会、四大期货交易所和一些大型期货公司的专家领导也受聘为兼职教授,经常来我校进行专业交流。
教师网络的延伸不仅提供了广阔的视野,还提供了广阔的行业“人脉网络”。
1999年6月,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学院应运而生,胡任院长。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这个期货人才基地已招收了23届120多名研究生,并通过在职研究生和MBA项目培养了200名研究生。2001,期货市场方向开始在本科专业设置,北京工商大学向市场输送实用型人才的步伐正在加快。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的一所重点多科性大学。由1999年6月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合并,北京机械管理干部学院合并而成。
> >投资的专业特征
1999成立证券期货研究所,在金融系成立国内最先进的证券期货外汇投资实验室。注重计量经济学在衍生品投资、数学建模、程序化交易中的应用。
> >知名导师
童万生与胡
> >杰出校友
中粮期货公司总经理、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中粮嘉海国际贸易公司副总经理于期货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