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

玉米宽窄行浅埋滴灌栽培技术是在传统垄作基础上改进和完善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在常规65 cm垄的基础上,两垄合为130cm的大垄,垄上种植宽窄行,窄行间距50 cm,宽行间距80cm,窄行中间埋设滴灌管,节约用水,提高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通风透光。现将玉米宽窄行浅埋滴灌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第一,增产机制

(1)通风透光。这种宽窄相间的栽培方式,在组合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80 cm宽的通风带。与小垄单行栽培方式相比,垄间风速提高53%左右,光照强度提高30%,株间风速提高39%,光照强度提高35%,有利于玉米光合作用,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2)增加密度。由于通风透光好,玉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增强了抗倒伏能力,为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奠定了基础。每亩小垄单行种植500 ~ 1000株,群体增产。

(3)节水保墒。利用滴灌技术可以实现水的经济利用。据测定,浅埋滴灌技术比漫灌节水70%,每亩节水30m3,比喷灌节水50%,每亩节水10 m3,0-20 cm土壤含水量比小垄单排栽培高2.3%。

(5)肥料利用率高。浅埋滴灌技术不受天气影响,可根据玉米需水规律随时补水,充分发挥肥效,彻底解决了以往玉米在喇叭口期不能正常追肥的问题。据试验,这种栽培方法比小垄单行种植提高肥料利用率20%。这种耕作方式不改变原有垄型,符合小四轮拖拉机及配套农机的原有工况。从而使整地、施肥、播种、铺管、覆膜、收割、还茬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二、栽培技术

(1)选择土地和茬。浅埋滴灌玉米植株茂盛,根系发达,应选择耕层深、土壤疏松、肥力高、保水保肥、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地块。为了提高地膜覆盖质量,应选择不容易捡拾和杀死的“软茬”和“肥茬”,如瓜茬、大豆茬和马铃薯茬。千万不要选择残效长,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影响的除草剂茬。如果选择玉米茬,必须实行三年轮作。

(2)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耐密、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生育期比常规栽培长7-10天的审定品种,如李和116、先玉355等。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超过16%,并使用种衣剂包衣,主要防治玉米地下害虫和丝黑穗病。

(3)整地施肥。秋耕、秋耙、秋施肥、秋起垄、秋镇压。翻耕和深松的有机结合,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有利于玉米根系的发育。对于留茬还田的地块,起垄前要清除茬和秸秆,提高整地质量。结合整地,施好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4)适时播种。5-10 cm耕层地温稳定在7℃以上即可播种。将四轮车上开沟用的犁铧间距调整为50厘米,每两垄为一个组合,采用垄上机械开沟,深度8 ~ 10厘米,坐水精量播种,株距25厘米,覆土4厘米,种子2.5公斤/亩,基肥20公斤/亩,每亩保苗4500株。

(5)封闭式除草。播种后,苗前每亩用52%乙草胺和莠去津悬浮乳剂200-250毫升。

(6)管道铺设。喷洒后,用机械将滴灌系统末端的滴灌管平铺在各个垄沟组合中,进行浅埋。可以实现脊面整形。

第三,现场管理

(1)管道敷设在现场检查后,要经常深入现场检查管道敷设质量。如果管道铺设受损或被风吹走,立即用湿土覆盖。

(2)追肥玉米的灌溉量取决于各阶段需水量、土壤水分和天气干旱情况。如遇苗期干旱,宜及时滴水,保证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拔节孕穗期是玉米需要水肥的关键时期。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15kg/亩,结合土壤墒情适当灌溉。

第四,适时收获

玉米苞片干燥疏松,种子坚硬,皮层光亮,种子与穗轴相遇的断面出现黑色层,表明玉米已进入成熟阶段,可以及时收割。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适当的统一晚收方式,降低玉米种子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