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什么领导,SAIC坚决放弃宝龙科技,车市寒冬还是主要原因。
作者|欧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富凯财经(ID:富凯财经)
在“汽车动态视觉及雷达传感器”新品发布不到一天,宝隆科技再次收到一致行动人股东SAIC杰斯和嘉润杰斯的清仓减持方案,为这位曾经自称“间接划入SAIC版图”的中国TPMS掌门人增添了变数。
早在2018年5月29日,也就是IPO前已经持有的股份解禁流通一周后,上述两位股东就披露了相应的减持计划。但至减持期末,仅有嘉润杰斯于2065438年6月22日+2008年7月5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668000股,减持价格区间为25。SAIC杰斯在计划减持期间没有减持。
SAIC杰斯的解围计划在空射之后再次进攻的意图是什么?毕竟富凯财经查阅了很多研究报告,发现宝龙科技成立20年来,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据了很多第一,未来发展被很多机构看好。但其股价截至今日收于22.75元/股,下跌1.94%。
65438+10月8日,多家网站转载了国泰君安发布的研究报告《宝隆科技首次覆盖:TPMS行业龙头》。2018年,至少有12份研报对宝龙科技的评级为增持、买入、强烈推荐。
就是这样一家被众多机构追捧的上市公司,却一次次收到大股东的减持计划。公告显示,SAIC杰斯计划自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子龙科技;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的,自公告日起三个交易日后进行;协议转让减持应在公告日后三个交易日进行。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不超过1215.1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27%)。
同时,嘉润杰斯计划以相同方式减持不超过8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8%)。对于此次减持的原因,上述两位股东均给出了“股东自有资金安排”的理由。
作为同一个份额,早在9个月前,上述两家公司就曾提出过减持计划,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基金将到期退出。但在相关风险提示中提到,当时的减持计划是股东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决定的。在减持期间,股东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股价等因素选择是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本次减持计划。于是就有了去年年底的“爽约”。
富凯财经发现,SAIC杰斯是北京杰斯汉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下的专项投资基金,其重要投资者之一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当时,宝龙科技与SAIC杰斯签约引入战略投资者,并称宝龙汽车科技将间接纳入SAIC版图。持有700万股的海通开元投资也加入了宝隆科技。截至2018年9月30日,海通开元投资股权未发生变化。
有意思的是,同样专注于阀门和TPMS的万通智控在去年5月(SAIC杰斯第一次减持计划披露时)发布消息称,公司与SAIC在车辆匹配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2018三季报显示,由于国内乘用车产量下滑幅度较大,公司三季度收入低于预期,实现净利润3724万元,同比下降26.03%;扣非净利润326,5438+0.2万元,同比下降30.20%。有机构对当年净利润增速给出-0.34%的预测。
这个原因特别特别。第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用大增,主要与德国福林、收购德国PEX传感器、准备回购迪尔股份、员工股权激励有关。但从营业收入增幅来看,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Q3公司2065438+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54747万元,同比增长4.62%。
其实2018的车市可以用寒冬来形容,只有新能源车才算是春风。正是这种情况引起了业内的争议。有观点认为,排气管配件是传统业务,未来随着新能源的趋势,管件业务会逐渐被淘汰,对宝隆科技的排气管配件会有一定的冲击。
不可否认,排气管配件短期仍有一定空间,主要是热端管TIER2到TIER1供应趋势下,宝龙市场份额增加,高价值尾管新品销售占比提升。
此外,市场还认为宝龙汽车电子产品的TPMS自行车价格和毛利率较低,市场空间较小。不可否认,作为TPMS行业的龙头,在把握行业政策窗口期获得红利的同时,也有机会在国外的TPMS预装市场抢占份额。现实情况是,近年来宝隆科技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逐年下滑。
文章开头提到,宝龙科技刚刚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最新汽车动态视觉、雷达传感器等一系列产品。此前,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外资零部件公司的垄断。不过,该公司总裁张祖秋也承认,自动驾驶将是一个高淘汰领域。宝龙科技要成为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顺便说一句,宝隆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陈红岭、晋松、张祖秋,持有公司35.06%的股份。其中,陈红岭具有中国国籍,拥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权;加拿大公民晋松是该公司的创始股东,也是陈红岭的配偶。
富凯金融发布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风险自担。